甘肃临夏发现中国最早的消经全译本《古兰经》

【来源:甘肃机构编制网 | 发布日期:2015-04-09 】 【选择字号:

        近日,记者从临夏州博物馆获悉,该馆珍藏的国家二级文物《天方尊大真经中华明文注解》,是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全译本《古兰经》,首开以中国回族穆斯林创制的拼音文字——消经集体合作翻译《古兰经》之先河。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共有30卷114章,是该教信仰和教义的最高准则。消经是回族穆斯林用28个阿拉伯文字母外加5个波斯文字母创制的一种拼音文字,成熟于明代,它为不通晓汉语言文字的穆斯林提供了用阿拉伯文字母拼写汉语言文字的便利,为回族古籍特别是宗教典籍的保护传承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该典籍封面为浅绿色绫缎装帧,左上方用汉字仿宋体竖排写着《天方尊大真经中华明文注解》,中间为椭圆形图案装饰,图案中间消经译文为《中国人的〈古兰经〉注解》。该典籍共6册750页,内页中上一行为阿拉伯文《古兰经》经文,下一行为消经译文和简要注释。该典籍纸面尺寸38×25厘米,书写尺寸28×16厘米,包括全卷《古兰经》、阿拉伯文序、消经跋。
  据甘肃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与出版办公室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伊斯兰手抄本学会会员虎隆先生通过翻译序言、后记等内容考证,该典籍翻译始于1909年9月,完成于1912年8月30日,并在兰州手抄了3套,其中1套流落至沙特,另1套遗失,仅存完整1套现保存于州博物馆。
  该典籍阿拉伯文序言由两位译者沙奥白顿拉(沙忠,1850—1932)和马伊卜拉欣(马福禄,1850—1932)合写,跋由前者用消经撰写。两位翻译者均为甘肃兰州市人,沙奥白顿拉曾在临夏州东乡县巴素池跟随经学大师哈比本拉学习多年。他俩先后用消经翻译了《索勒夫》等阿语教义学和教法经典著作13部。译者以《古兰经》的章节为次序,完全按照西北回族穆斯林经堂教育中经师们口头讲译《古兰经》的语气和方法“按字合意”地翻译成了消经文字。该典籍阿拉伯文用中国体书法抄就,具有很高的书法造诣。
  虎隆说,这一典籍被发现的价值,绝不亚于甘肃省东乡县和青海省循化县珍藏的国宝级千年手抄本《古兰经》,它是阿拉伯、波斯和中华文明珠联璧合之作,是丝绸之路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谱写的文明篇章,更是伊斯兰教在中国本土化和世界伊斯兰文明传承发展的历史见证。
  据虎隆介绍,该典籍已被列为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古(典)籍整理出版的项目之一,将对其进行整理研究、翻译出版。

州编办领导